Citation: | BIE Hong-xuan. Research o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14(1): 10-15. |
[1] |
蓝海涛.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国际比较[J].人口与经济,2000(1):38-40.
|
[2] |
俞德鹏.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中国户籍制度与户籍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
[3] |
张庆五,张云.从国外民事登记看我国户籍制度改革[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3):21-23.
|
[4] |
陈成文,孙中民.二元还是一元: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0-34.
|
[5] |
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2009.
|
[6] |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7-18.
|
[7] |
俞德鹏.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32.
|
[8] |
杨云彦.中国人口迁移与发展的长期战略[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50-55.
|
[9] |
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5.
|
[10] |
蔡防.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12):41 49.
|
[11] |
袁刚.户籍的性质、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J].学习论坛,2008(5):71-75.
|
[12] |
温铁军.我们是怎样失去迁徙自由的[J].中国改革,2002(4):22-23.
|
[13] |
肖海英.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J].浙江社会科学,2004(3):121-124.
|
[14] |
黄忠顺.当前城市户籍制度问题的文化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17.
|
[15] |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3-130.
|
[16] |
池建宇,杨军雄.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3):70-73.
|
[17] |
徐亚军,任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困境:从国家“退出”角度的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3):86-88.
|
[18] |
贺振华.户籍制度改革:一个合作博弈框架内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3(3):8-12.
|
[19] |
彭希哲.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
|
[20] |
吴开亚,张力.发展主义政府与城市落户门槛: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0(6):58-85.
|
[21] |
丁水木.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及其改革走向[J].社会学研究,1992(6):100-104.
|
[22] |
万川.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99(1):32-37.
|
[23] |
彭希哲,郭秀云.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7(4):1-8.
|
[24] |
谯远,侯铁军.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规模经营[J].人口与经济,1999(2):49-53.
|
[25] |
张潮忠,刘德敏.论传统户籍制度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1999(S1):173-175.
|
[26] |
邓海峰,王希扬.户籍制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约与完善[J].中国人口,2010(7):97-101.
|
[27] |
辜胜阻,成德宁.户籍制度改革与人口城镇化[J].经济经纬,1998(1):49-53.
|
[28] |
张士斌.户籍制度与经济增长中的贫困陷阱[J].开放导报,2009(1):103-106.
|
[29] |
曹景椿.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J].人口研究,2001(5):9-17.
|
[30] |
叶建亮.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J].经济研究,2006(11):27-36.
|
[31] |
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4):63-67.
|
[32] |
俞德鹏.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外来民工犯罪[J].浙江社会科学,1999(2):45-50.
|
[33] |
杨风禄.户籍制度改革:成本与收益[J].经济学家,2002(2):33-37.
|
[34] |
张雪筠.心理疏离与民工犯罪[J].理论与现代化,2002(6):55-58.
|
[35] |
陆益龙.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J].学海,2001(6):57-61.
|
[36] |
郭欣根,张宁.现行户籍制度的利弊及改革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141-143.
|
[37] |
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0-35.
|
[38] |
黄仁宗.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J].中国行政管理,2003(1):24-29.
|
[39] |
刘伯文.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0-14.
|
[40] |
苏志霞,王文禄.论户籍制度的功能定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2-37.
|
[41] |
胡星斗.中国户籍制度的命运:完善抑或废除[J].学术研究,2009(10):65-70.
|
[42] |
姚秀兰.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J].法学,2004(5):45-54.
|
[43] |
温铁军.户改之辩[J].小康,2008(2):30-32.
|
[44] |
李志德.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城市户籍的供需均衡与实现[J].经济体制改革,2010(4):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