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CSSCI ) 来源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 ( A刊 ) 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社会科学 )
  • 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 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刊

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

陈建兵, 梅长青, 胡姣姣

陈建兵, 梅长青, 胡姣姣. 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2): 36-42.
引用本文: 陈建兵, 梅长青, 胡姣姣. 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2): 36-42.
CHEN Jianbing, MEI Changqing, HU Jiaojiao.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18(2): 36-42.
Citation: CHEN Jianbing, MEI Changqing, HU Jiaojiao.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 18(2): 36-42.

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14YJC7100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建兵(1976-), 男, 陕西勉县人,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梅长青(1986-), 男, 河南固始人,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D60;D616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了新水平新境界,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指导和基本遵循。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revolving around ideology:emphasizing the ideology work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ty's work, adhering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of the creative orientati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military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irmly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press concept,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and implementing ideology responsibility, etc.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inherited the political superiority and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ascended to a new theoretical level and hei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party, and is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and basic rule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work.

  •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非凡,执政党的长久执政、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与意识形态建设紧密相联。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意识形态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列举的9项“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之一,“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过去五年来思想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高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内涵丰富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且意蕴深远。

    ①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这一说法。

    ②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而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诠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意识形态是国家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等”[3]192-193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若出现问题,社会将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无法巩固、甚至面临丧失危险。“一个政权的瓦解常常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政治动荡与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却需要很长时间。思想领域内的混乱最难治理,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很难守住。”[4]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意识形态建设出现“溃堤”是极为重要的原因。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始至终都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从现实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意识形态的明争暗斗频繁发生。一些带有明显政治性倾向的错误思潮,例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或明或暗地抹黑党的历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外,西方敌对分子与敌对势力不断散布“‘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等论调,妄图“唱衰”与“妖魔化”中国,企图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步伐。不仅如此,在国内,崇尚个人至上、追求享乐、盲目拜金等现象也在某些领域出现,有些人甚至是非不分、道德堕落、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刻不容缓。

    ①  这些论调忽略、忽视了中国为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可信、不能信、不要信。

    ②  “中国梦”的内在本质体现。

    辩证地看,意识形态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意识形态建设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大局,意识形态工作绝不能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更不能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而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服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并且在推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的同时,意识形态建设也必须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文艺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精神品格、精神追求的真实展现,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引领时代精神风气。文艺与人民不可分割,“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3]198-199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197“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197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迫切需要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数量、风格、质量和品位等)也在提高。当今时代,文艺创作者既要有压力,又要有活力,更要有动力;既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故步自封,要有时代感、责任心,要把握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待,要用勇攀高峰的创作激情、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感人至深的美好形象创作出人民为之满意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提供优质、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第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离开人民就如无根浮萍,没有生命力。文艺创作者要勇于拜人民为师、真心融入人民,积极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用真情书写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用心真诚刻画最美人物,讴歌奋斗人生,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第三,文艺创作的生命是否长久与是否对人民有真感情息息相关,文艺创作要实现跨跃式繁荣发展自然离不开文艺创作者的辛苦努力。文艺创造者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只有对人民爱得彻底、持久、真挚,倾听人民心声、把握人民需求、表达人民愿望,文艺创作才能有更高、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好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3]244的新型人民军队,要实现“中国梦”与“强军梦”,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加强。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当前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时代主题,为提高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看家本领、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优良传统和‘法宝’。”[7]当前,我国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思想,首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军人头脑,勤学习、会学习、爱学习、善思考以补足精神之钙,使军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引导并帮助他们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3]251的新时代军人。其次要在军队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坚持军队反腐败斗争与作风整改无禁区、零容忍和全覆盖,严惩军中腐败分子;积极开展党风、政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军,加快构建军队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加强同巡视、司法、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想腐”的良好军队政治生态;军队各级干部、士兵要自觉主动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①  中共中央转发《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在强军兴军征程中更好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新闻舆论工作就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通过信息传递影响人,通过价值判断引导人。而舆论是左右人心的关键力量: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涣散人心、瓦解斗志、破坏发展。”[8]新闻舆论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战斗阵地,我们党必须要牢牢掌握新闻舆论这个阵地。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影响,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着、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3]19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194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性质、原则立场,指明了当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9]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及时有效地批驳错误思想,才能积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具体来说:第一,党和政府主管与主办的报刊、杂志、媒体等新闻舆论工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报姓党、党媒姓党,使之成为党的舆论宣传的坚固阵地,使之成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喉舌。第二,在涉及到党与国家的大是大非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面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有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要旗帜鲜明的亮剑,绝不可无所作为、充耳不闻,更不能传播虚假和错误消息混淆视听。第三,要学以致用,新闻舆论工作者不能忽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再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互联网是21世纪的关键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离不开网络,“人人、时时、处处”上网已变成可能。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之一,信息化手段在感知当前社会态势、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打通信息沟通壁垒、辅助科学信息决策等方面作用巨大。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负面影响。现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各国政府尤为重视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重要战场,纷纷采取措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和反映民意的作用。”[10]“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3]205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我们要以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严厉打击、坚决制止利用网络“宣传民族分裂思想、煽动宗教极端主义、教唆暴力恐怖活动、鼓吹推翻国家政权”[10]等危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行为。

    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出现不少新问题。由于受西方价值观、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有弱化趋势;社会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易引发体现意识形态性质的舆论争论,进而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对于民众心理的影响更加深刻,且存在向政治事件转化的新动向”[11]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安全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无法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将面临威胁,人民渴望的幸福美好生活也将受到重大冲击。

    我国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事业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3]127的新发展理念。我们要贯彻执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在享受信息化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享有更多安全感;要开展国际性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善于借鉴他国先进网络信息建设管理经验而非照抄照搬;要充分尊重各国网络主权,不以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论亲疏,协商构建开放、合作与安全的网络信息平台,携手共建公开、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它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话语体系。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2]的重要论断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论工具,它作为科学理论与“伟大的认识工具”,不仅实事求是的“解释世界”,同时积极的“改造世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就有了灵魂、生命,就不会在改革开放中迷失方向、丧失前进的动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要坚持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概括中国理论;要从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出发,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鲜活的实践中搜集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凝练新观点、建构新理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利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性吸收利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从而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借鉴今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要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失语”或“无语”的状态,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3]210。我们要鼓励国内社会科学机构与国际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国内社科机构在海外建立中国研究中心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支持国外社科研究基地开展中国问题研究,推动海外中国社会科学问题研究。另外,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利用国外媒体通过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容松懈”[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14]

    ①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作为重点来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学生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公共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讲清楚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大势和中国特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使“学生树立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5]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高校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4]高校党委必须紧紧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14]高校各级、各部门的党组织要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在管理、教学与科研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改进日常工作和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党员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我国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强化责任意识,更要从制度上落实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决守好“责任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负有主体责任,要认真履行好领导责任、政治责任,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16]《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级党委领导成员作为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责任重大,必须把握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从全局与战略高度出发思考问题、做出决策。第一,摆正主体位置。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对待,使其与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等相结合,一起部署、检查、落实、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查找需要及时予以解决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第二,强化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要坚持原则敢管敢抓,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在涉及意识形态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绝不被动、推诿、含糊、犹豫不决。党委“一把手”要当好“班长”,履行好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不能当‘甩手掌柜’。”[17]第三,健全管理机制,把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县(区)情、乡(镇)情,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终身追究制,明确规定监督考核方式和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坚持意识形态工作有责必问、有失必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内涵深刻、内容丰富,为推进和加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根本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与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承继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有浑厚的历史底蕴、有深厚的历史智慧、有深邃的历史眼光、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对新时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界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不可或缺。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意识形态工作密不可分。第二,坚定科学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因‘缺钙’而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3]106-107我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永葆一名合格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立场不动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开展工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文艺创作。第四,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在党的手中,不可旁落,更不可放弃。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阐释,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意识形态建设责任制,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和落实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境界、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分析世情、国情与党情,吸取其他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党历史上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途径、战略地位、根本性质、原则要求等;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190;提出“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理论观点与战略思想。同时,将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配合意识形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而且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坚定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如今,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人类崇高而又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要实现“两个一百年”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需要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同团结奋斗,需要把党和人民的思想统一好、武装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回应了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方向、战略举措和具体途径,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勇往直前、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营造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奠定了根本思想基础。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7-07-28(01).
    [2] 习近平: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 2013-08-21(01).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4] 秦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体会之一[J].前线, 2013(9):6-10.
    [5] 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N]. 人民日报, 2014-10-16(01).
    [6] 习近平主席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侧记[N]. 人民日报, 2014-11-03(02).
    [7] 吴铭.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重要论述历史回顾[N]. 解放军报, 2016-04-22(06).
    [8] 旷思思.从拉美政治变局看新闻舆论的重要性[J].红旗文稿, 2016(12):26-27. http://edu.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etail/hqwg201612005
    [9] 李宝善.挺起我们的精神脊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闻战线, 2016(6):2-4.
    [10] 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4-26(02).
    [11] 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J].红旗文稿, 2015(14):9-13. http://www.cqvip.com/QK/81256X/201514/665557261.html
    [12]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2).
    [13] 李照雨.针对现实问题, 抓紧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红旗文稿, 2017(1):18-19. http://www.cqvip.com/QK/80764A/200306/8826323.html
    [14]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15] 白显良.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6(9):17-19. http://www.doc88.com/p-0317410892532.html
    [16] 李鸿衷.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J].求是, 2015(8):15-17. http://www.cqvip.com/QK/91584X/201602/667800654.html
    [17] 徐守盛. 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N]. 人民日报, 2015-11-18(0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7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 PDF下载量:  4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0-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07
  • 刊出日期:  2018-03-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